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系列报道(二)——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提升县域诊疗服务效能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鼓励名中医工作室开展基层传承工作,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中医传承人队伍,2019年以来江阴市中医院医疗集团在成员单位设立全国基层名中医工作站2个,江阴市名中医工作室10个,在培基层中医人员25名。基层名中医工作室的成员们热情满怀,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县域整体服务效能,为乡村振兴医疗建设添砖加瓦。

名医看诊,望闻问切暖人心

2019年,袁士良全国基层名中医工作室落户江阴市中医院医疗集团青阳分院和徐霞客医院,主要是以门诊抄方学习、跟师查房、参加培训、撰写学习心得、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为宗旨,总结提炼袁老的学术经验。这些年来,袁士良的学术继承人们陆续成为医院各科的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这些继承人绝大部分都已侍诊学习近十载,无论是下夜班,亦或是休息时间都坚持跟师学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尽管已是古稀之年,袁老依旧坚持坐诊、查房、带教,指导学生钻研学术经验。在袁老的引领下,工作室成员戮力同心,制定协定处方I号方和II号方,效果明显,深受百姓欢迎。

江阴市名中医吴疆主任师承江苏省名中医赵景芳,擅长肿瘤的化疗、介入、免疫及中药等综合治疗,每月定期在顾山卫生院坐诊。面对当地的高龄肿瘤术后患者,吴疆主任看病问诊总是柔声细语,团队成员也尽量放慢语速,答疑不厌其烦。在吴疆主任的带领下,顾山卫生院遴选了2名中医师长期轮流坐诊,他们扎根乡村,潜心钻研,以精湛的医术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守护群众健康。

量体裁衣,教学相长定优策

每周二晨曦之初,在江阴市中医院周庄分院都能看到江阴市名中医计忠宁,以及名中医工作室团队成员交班查房忙碌的身影。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计忠宁主任带领师承人员面对面问诊,在望闻问切之时,寓教于诊,与学生研讨病情,带领他们感受患者的脉象沉浮,讲解方义之道,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优的治疗方案。

传承薪火,岐黄非遗守安康

中医非药物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特色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简便、价廉的特点,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理念。江阴市中医肝胆医院江苏省名中医邹逸天在中医肝胆病治疗领域辛勤耕耘,在其内治基础上开辟了中医外治新途径。他先后研制出“护肝拔毒膏”“黄疸药浴液”等24种肝胆疾病外治新药,为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中晚期肝癌、胆囊炎、胆石病等肝胆病患者解除病痛。其潜心研究而形成的特色疗法“肝胆疾病中医外治法”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护肝拔毒膏治疗慢性肝炎”被列入江苏省星火科研项目。


江阴市中医外科医院江阴市名中医任劲松以治疗传统体表疾患为主,传承四代七十余年,“中医疡科”列入无锡市非遗,尤以治疗各类难治性溃疡为特色,专科传统制剂收敛生肌散更是为广大病患所熟知。

夯基固本,创新人才满杏林

2019年至今,医疗集团基层中医指导中心组织开展基层卫生人员中医药知识理论与实践培训三期,旨在搭建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夯实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基础理论、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先后共有63名学员顺利通过考核。无锡市名中医花海兵、顾国龙、江卫龙,江阴市名中医夏建忠、张鑫、吴疆,“澄杏”名医蒋立新、孔文良、胡晓冬等组建了强大的授课团队,着力培养一批“能中会西”的基层医生,创立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新范式。

科普下乡,中医服务基层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夯基筑本、保证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是中医人不懈的追求。10个基层名中医工作室除外日常诊疗外,花海兵、缪剑辉等名中医工作室更是结合基层专科建设,定期下乡进行义诊活动,宣讲“大肠癌筛查”系列科普知识,现场答疑解惑,增强群众防病治病意识,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发布科普视频470个。此外,结合大肠癌筛查工作,成员单位在龙头单位的帮扶和指导下完成胃肠镜1100余例,进一步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型。

近两年,中医院医疗集团还在深入探索用活做深江阴本土中医文物建筑历史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中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让市民体验中医药传统项目、弘扬江阴龙砂医学流派特色优势。2021年开设曹颖甫医馆以来,已服务百姓3000余人次。2022年曹颖甫故居获批无锡市“百宅百院、文物活用”典型,获评“首批江阴市社科普及基地”。

面对百姓对中医药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医院医疗集团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上持续下狠功夫,紧盯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为百姓擘画中医药服务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