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丨磨而不磷 涅而不缁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出自《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大意是说:最坚硬的东西,即使饱受打磨也不会变薄;最纯洁的东西,即使屡遭污染也不会变黑。这是孔子对弟子的教诲,意在说明: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影响。

  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周游列国、施爱布道却四处碰壁。曾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七日、疲病交加。不管是遭受他人的轻蔑、嘲弄,还是面对死亡的威胁,孔子仍能固守其志不动摇,虽身处乱世却不肯同流合污,始终坚持自己所追求的“仁”“礼”理想,以身诠释了“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思想内涵。

  磨而不磷考验的是“坚”。一个物体密度高不高,是不是坚硬、坚固,就看打磨后会不会变薄、薄了多少;一个人是不是志向坚定、毅力坚韧,就看经受挫折磨难时,信念有没有动摇、会不会屈服。汉朝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结果被扣留。匈奴对他多次逼降、诱降不成,便将他迁到贝加尔湖边牧羊,并告诉他要等公羊生子才放他回国。然而苏武志向不移,渴饮雪饥吞毡,冷了就与羊挤在一起取暖,始终持节不屈,十九年后才回到汉朝。磨难是块“试金石”,意志薄弱者遇之会退缩、妥协,而意志坚强者则与之抗争,愈挫愈勇、愈磨愈锐,最后将“试金石”变成更进一步的“垫脚石”。

  涅而不缁考验的是“白”。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其叶子和花表面密布蜡质,光滑细腻,有超强的自洁能力;做到“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往往是因为有原则、有定力,清廉自持。明朝汪汝达在黄岩为官二十余年,十分清廉。离任时手下官吏送来平日收缴的罚金,说这照例是应该归他的。汪汝达吃惊地说:“居官自常俸之外,尚有应得者耶?”遂断然拒绝。无独有偶,晚清名士袁嘉谷在任布政使时,布政司银库中有“羡余”,过去皆是全署官吏分享。库吏送钱给袁嘉谷,说是老规矩。袁嘉谷斥责道:“陋规,匪陋者心。吾能以其陋规陋吾心乎?”并宣布从此取消此规,“羡余”充公。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是一种气节。李大钊被捕入狱后,张作霖派参谋长杨宇霆来劝降,李大钊慷慨陈词: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民族的气节……当方志敏遭受搜查时,国民党军万万没想到,像他这样重要的领导人,身上除了一支钢笔和一块旧表外,竟然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

  “世间磨难,皆是砥砺,人间是道场,淤泥生莲花,是一种境界。”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深悟“坚”与“白”之真谛,在攻坚克难中磨炼意志、在面对诱惑时保持廉洁,不受到邪气侵染,不被他人左右,做一名既“坚”又“白”,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干部。(贾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