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砂养生]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我国民间谚语有云:“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对于我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常有 “冷在三九,出门冰上走”的说法。

《黄帝内经》云: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小寒如何养生

养肾为先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为水火之脏。张景岳所说:  “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此非不能滋”。

小寒虽冷,但阳气也在缓慢积攒、上升,是进补的大好时节,尤其是对肾脏的补益。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补好了,五脏都可受益。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大多能入肾脏,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此外,核桃、桂圆、栗子等坚果类食品也是冬季益肾佳品。

喜温忌冷

中医素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鸡肉、鸭肉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非常适合冬季食用。而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羹、当归乌鸡汤等,都是此时温补的佳品。切不可大鱼大肉,生冷无忌。

减咸增苦

虽然小寒气候寒冷,但却是容易上火的“旺季”。中医认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如果在饮食上味道比较咸的话,肾气会更旺,损伤心脏,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味苦入心经、降心火,苦能坚阴,因此这时的饮食应减咸增苦,多吃如苦瓜、陈皮、莲子心、苦荞麦等苦味食物。

避寒保暖

头颈受风寒侵袭,容易诱发伤风感冒、头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建议穿戴:高领衣服、围脖、帽子等可以保护头颈,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建议:晒晒太阳,背对太阳而晒,可壮养人体之阳气,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建议:除了平时要保证穿着外,也可两手搓热后按摩腹部。

脚踝部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小心脏”。而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寒气很容易从脚底侵入。建议:除了穿保暖的鞋子外,最好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脚心,促进血液循环。

一个护肾动作:吞津

中医认为,津液主要有滋润、濡养的作用。吞食自己分泌的津液,有滋补脾胃“后天之本”,以固护肾之“先天之本”的功效。

具体做法:每日晨起,微闭口唇,舌抵上腭,当嘴里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时,随意念将其缓慢吞下,反复3—4次。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四个强身动作: 4 搓

①揉搓足心——暖脚补肾

可以补肾安神,对预防失眠也有很好的效果。

②揉搓腹部——保健脾胃

长期坚持这么做,可以调理脾胃、预防便秘。

③揉搓腰部——补肾壮腰

能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对缓解腰部酸痛、预防腰肌劳损以及女性的痛经有很好的效果。

④揉搓颈部——暖身驱寒


大椎穴位于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在人体督脉线上,是阴阳经交会之处。若外出归来全身发冷,可是试试搓揉大椎穴暖身。

进入了小寒节气,也就进入了数九寒天,饮食上要以“补”为主。而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药补可适当选择人参、黄芪、当归、枸杞等滋阴潜阳、益气补血之品;食补可根据身体的阴阳气血偏盛情况,结合食物的性味有选择地进食牛羊肉、鸡鸭肉、狗肉、精肉、甲鱼、鳝鱼等食物。其中,羊肉是小寒节气温补的首选食物,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的热量,抵御寒冷,而且对一般虚寒性疾病有治疗和补益的效果。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虚及阳虚的人群。

山药羊肉汤

食材:羊肉 500g,淮山药 150g。葱、生姜、胡椒粉、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羊肉去筋膜,洗浄,略划几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将葱、姜洗净,葱切成段,姜拍破。山药洗净去皮切块,将羊肉、山药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浇沸后,撤去浮沫放入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转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晾凉。将羊肉切成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葱、姜,加精盐、味精,搅匀,连山药一起放入羊肉碗内即成。

本方具有温阳益气滋阴、健脾益肺补肾之功效。

小贴士:阴虚火旺者少食。

撰稿:赵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