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砂中医】立夏养生 重在养心

今年5月5日立夏,立夏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立夏时节的江南将逐渐进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美丽夏季,植物繁茂,农作物生长旺盛,农民也进入大忙时期。立夏后,气温会逐渐升高,人容易上火,人体消耗也随之加大,人往往会觉得疲倦,此时要重视养生的方法。

传统中医认为,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暑易入心”,因此,春夏之交养生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立夏之后,心阳旺盛,人体气血更加外向,出汗开始增多,心跳逐渐加快,所以更要注意调养心脏,不能过累过劳。

《黄帝内经》中关于夏季养生,是这么说的: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大意是夏季的三个月,万物繁荣茂盛,人们宜晚睡早起,安神定志,使阳气开通宣泄,与夏气相应,从而调养长气,要注意避免损伤心气,为秋冬埋下后患。

所以,立夏时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为安度酷暑做好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关于立夏养生有以下几点小提示

养护心脏 养神养心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立夏在农历四月前后,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是养护心脏的最好时机。

立夏

中医学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在盛夏暑日,尤其要重视精神养生,因为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立夏以后,气温逐渐升高,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易出现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好发脾气的情况。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所致。此时人们不仅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在立夏之初就要做好自我调节,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立夏养生调理心情,关键要注重静养。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定、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也可积极参加一些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练习书法、下棋、种花等。

“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因此,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都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有一款适合夏季的茶饮,叫五花茶,有很好的清肝火、去心火以及清热解毒、消暑祛湿、利小便、凉血和预防夏季风热感冒的功效。金银花、野菊花、槐花、玫瑰花、鸡冠花各适量,浸洗10分钟,放入煲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慢火煲10分钟,饮用时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

晚睡早起,中午小睡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起居要顺应自然,晚睡早起,重视“静养”。起床前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有利于增强体质,养护心脏。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容易犯困,夜晚睡眠质量又不高,所以适当的午睡是非常有必要的。下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午间时分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值得注意的是,夏日午休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益,患有低血压疾病的人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出现头晕的人,不宜午休。

适当运动 及时补水

中医养生中讲究“冬藏夏放”,也就是说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而夏季就要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所以,立夏时节,大家应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平和的慢运动来做,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慢跑是一种简便而实用的运动项目,对于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都有良好的作用。

应注意的是,立夏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此时如果再做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机体缺水。因此,立夏时节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过度汗出,同时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以补充体液。

平时也应多喝水,多吃养阴生津之品,如各种瓜果蔬菜。夏季也可自备一些降温防暑饮品,如绿茶、绿豆汤、酸梅汤等,都是止渴生津的养生饮品。因为气温高,出汗多,如果人体失去过多水分,又不能及时补充,血液易黏稠,也可用葛根10克、山楂5克泡水饮。

饮食清淡 多酸少苦

立夏饮食,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立夏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的时节,因此人体的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应多吃酸味食物,如鱼、鸡、瘦肉、鸭肉、豆类、芝麻、洋葱、圆白菜、茄子、冬瓜、芹菜、芦笋、南瓜、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等,少吃苦味食物,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夏季因天气炎热而容易出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消化系统功能降低。此时宜多吃稀食,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还可加入一些荷叶、绿豆等具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平时还应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桃、乌梅、草莓、番茄、冬瓜、莼菜、黄瓜等。

立夏时节应少吃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生葱,生蒜,辣椒,韭菜,海虾,牛羊肉等。因为这些油腻、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而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所以总体而言,立夏饮食宜清淡。

此外,夏季饮食,要注意卫生,不要买变质的食品原料,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清洗消毒,避免胃肠疾病的发生。也不可过食或滥食,否则,会伤害胃肠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发生腹泻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