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合四妙散治萎病验案
黄连温胆汤合四妙散治萎病验案
杨某,男,73岁,宜兴人。
初诊:2012年9月25日
主诉:神疲乏力,二足萎软,步履不便,伴夜寐不实,苔腻黄,脉濡,证属痿病,治从脾胃。
中医诊断:萎病,病机:脾胃湿热。
治则:清化祛湿。
方药:黄连3g 陈皮6g 枳壳6g 茯苓10g
姜半夏10g姜竹茹6g 酸枣仁30g 川芎6g
知母10g 制苍术10g 生薏仁15g 川怀牛膝各10g
泽泻10g
10剂 水煎服
复诊:2012年10月11日
主诉:前症未己,苔薄腻黄。
方药:上方加炒黄柏10g 鸡内金10g炒木瓜10g
10剂 水煎服
三诊:2012年11月22日
主诉:纳食渐佳,苔中根腻。
方药:09-25日加姜厚朴10g鸡内金10g粉葛根15g丹参15g
煅瓦楞子15g
10剂 水煎服
四诊:纳谷转馨,偶有喘证,动则气短,夜尿频数不禁,苔中根厚腻,舌质暗红,脉濡。
治则:肺肾同病,膏方调理
炙黄芪300g白术200g防风100g灵芝200g仙灵脾300g黄连30g枳壳120g姜半夏150g陈皮120g茯苓200g姜竹茹120g枸杞子200g覆盆子200g五味子100g车前子120g菟丝子200g乌药200g山药200g益智仁200g泽兰泻各200g粉葛300g枳椇子200g紫苑200g款冬花200g丹参300g紫河车100g桔梗120g桃仁150g煅磁石300g坎脐100g鸡内金100g炒谷麦芽各300g夜交藤300g合欢皮花各300g西洋参100g三七150g阿胶150g鹿角胶200g冰糖500g
按语:痿病系指外感或内伤,使精血受损,肌肉筋脉失养以致肢体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弱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痿病范畴。
痿病的病因有外感、内伤。病位虽在肌肉筋脉,但关乎五脏,尤以肝肾肺胃最为密切,因肝藏血主筋,肾藏精生髓,津生于胃,肺通调布散津液,故《临证指南医案·痿》强调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蹵”。《丹溪治法心要·痿》专篇论述痿病,指出病因“有热、湿痰、血虚、气虚”。其病机则为热伤肺津,津液不布;湿热浸淫经络,气血不运;脾胃受损,气血精微生化不足;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内经》云:“治痿者独取阳明”, 独取阳明即指治痿病应重视调理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的精血来源于脾胃的生化,只有脾胃健运,津液精血之源生化,才能充养肢体筋脉,有助于痿病的康复。所谓调理不尽属于补益,脾胃虚弱者固当健脾益胃,而脾胃为湿热所困者,又当清胃火去湿热,皆属治阳明调理之法。所谓“独取”,乃重视之意,不应理解为“唯独”之法。
本案伴不寐、苔腻黄,袁师辨证为脾胃湿热,痰热内扰证,脾胃为湿热所困、湿热久蕴成痰、上扰心神,故不寐、苔腻黄等均可见,袁师运用黄连温胆汤清胆和胃化痰,酸枣仁、川芎、知母以助养心安神,苍术、薏苡仁、泽泻均助黄连温胆汤燥湿利湿化湿,川怀牛膝可补肝肾、引血下行。本案中药调理后以膏方调理善后,主治肝肾肺胃。
袁师点评:前人言“治萎独取阳明”,当是经验之谈。本例年过七旬,脾胃本虚,酿湿生痰生热,变生萎症。故施以温胆汤合四妙丸以清化湿热,再以膏方缓图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