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胁痛验案

血府逐瘀汤治疗胁痛验案:

何某,男,83岁,江阴人。

初诊:2013年01月11日。

主诉:二胁作痛,隐隐刺痛不适,夜寐欠佳,舌暗紫,苔薄黄,脉濡。

中医诊断:胁痛

病机分析:肝络失和。

治则治法:疏肝活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

柴胡10g  延胡索15g  炒赤白芍各10g  炒当归10g  郁金10g

炒枳壳10g  茯苓10g  川芎6g   制香附10g  桃仁10g  红花6g

炙甘草6g

7剂  水煎服

复诊:2013年01月24日

主诉:药后胁痛症减,苔薄舌暗红,脉细弦。

方药:粉葛15g  炙蜈蚣1条

10剂  水煎服

二诊:2013年02月19日

主诉:二胁作胀,大便数日方行,苔薄,舌质偏暗,脉细弦。

方药:良由肝气郁滞,仿木香顺气散加减

柴胡10g 生当归10g生赤白芍各10g生地15g

广木香10g青陈皮各6g炒枳壳10g川芎6g

姜厚朴6g广郁金10g橘叶络各6g炒决明子15g

10剂  水煎服

按语: 本案二胁疼痛,病位责之肝胆,舌暗紫,病机为肝络失和。故袁师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后症减。瘀血阻络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郁气滞可以及血,久则引起血行不畅而瘀血停留,或跌仆闪挫,恶血不化,均可致瘀血阻滞胁络,不通则痛,而成胁痛。故《临证指南医案·胁痛》曰:“久病在络,气血皆窒。”《类证治裁·胁痛》谓:“血瘀者,跌仆闪挫,恶血停留,按之痛甚。”

故袁师拟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血府逐瘀汤加减。方用桃仁、红花、当归、郁金、赤白芍活血化瘀而养血,柴胡、香附行气疏肝,枳壳行气宽中,延胡索可化瘀行气止痛,尤治胁痛。复诊后病情好转,但舌暗,瘀像仍在,故加蜈蚣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复诊二诊时二胁刺痛消失,反转二胁作胀,肝气郁滞为主,故改用木香顺气散加减,主治气滞胁痛。取得良效。

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且与脾、胃、肾相关。病机转化较为复杂,既可由实转虚,又可由虚转实,而成虚实并见之证;既可气滞及血,又可血瘀阻气,以致气血同病。本案即典型的由血瘀转为气滞胁痛病。

袁师点评:该胁痛为肝经之气血同病,或为瘀阻,或为气滞,用药则方随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