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合五花芍草汤治口疮验案
一贯煎合五花芍草汤治口疮验案
吴某,男,52岁,本地人。
初诊:2013年6月6日
主诉:口腔溃疡反复不已。消瘦,口干舌红少苔,夜寐尚可,大便尚调。
中医诊断:口疮,病机:肝肾不足,心肝火旺。
治则:滋阴清热。
方药:生地15g 北沙参10g 生石膏15g 麦冬10g
玄参10g 枫斗10g 知母10g 牡丹皮6g
黑山栀10g 生甘草6g 桔梗6g
10剂 水煎服
复诊:2013年6月21日
主诉:口疮已除,惟觉纳食脘胀,大便两日一行,苔薄净,舌质偏红,脉濡。上方续加行气之品。
方药:生地10g知母10g生石膏15g北沙参10g
石斛15g牡丹皮6g炒枳壳6g佛手6g
玫瑰花6g代代花6g生白芍6g炙甘草6g
生麦芽15g鲜芦根10g
7剂 水煎服
三诊:2013年6月30日
主诉:脘腹胀闷已除,纳谷转馨,口疮未复。
方药:守上方续服7剂。
按语:口疮是指口腔内黏膜或舌上生出的大小不等的溃疡,俗称口疳。口疮虽是口腔局部病变,但发病机制却与全身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关。口腔病变是标,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调是本。口腔是十二经脉直接或间接达到的部位,《证治汇补》:“心脏系舌根,脾络系舌旁,肝脉络舌本,肾液出舌端。”《医贯》云:“口疮者,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
《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候》云:“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本案患者口疮反复发作数年,消瘦,口干舌红少苔,辨证为肝肾不足,心肝阴虚火旺,《景岳全书》曰:“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故袁师以一贯煎加减清热养阴,泻心肝脾肾之火。
滋水养阴,以涵肝木;培土养金,以制肝木;寓疏于补,条达肝木,是一贯煎的配伍特点。全方补、清、疏并用,寓疏于补清之中,使补而不腻,疏而不散,以柔克刚,诚为肝肾阴虚、肝气横逆、血燥气滞之良剂。本案袁师以一贯煎减枸杞、当归、川楝子,加石膏、丹皮泻脾胃郁热,加黑山栀、甘草泻心火,加知母生地、麦冬养肾阴,枫斗可养心肝脾肾之阴。全方共奏养阴清热之职。复诊中患者脘腹胀满,考虑养阴之品偏多,滋腻碍胃,故上方去麦冬,加入五花芍草汤加减行气疏肝之品,具有轻清宣化、疏肝理气、芳香醒脾之功,鲜芦根可生津而不滋腻碍胃。
袁师点评:本例口疮。乃阴虚火旺使然,非为湿热。拟方滋阴泻火。怎奈脾胃阴伤,虚不受纳,故酌入理气和中。宗五花芍草汤意,理气而不伤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