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及其临床应用
温胆汤及其临床应用
江阴市中医院
袁士良
温胆汤是化痰宁神的经典方,常用于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各类疾病,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下面拟就温胆汤的若干问题及其临床应用,与各位同道作一探讨。
一、温胆汤的来源及演变
(一)来源:
现在一般都认为,温胆汤是二陈汤加竹茹,枳实而成,其实并非如此。该方最早载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谓:“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
方为: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两,炙甘草一两半,六味药组成。
后据史考证:温胆汤的始载书年代为公元580年,方源为《外台秘要》引《姚氏僧埋集验方》(南北朝),而非《备急千金要方》(公元650年),《千金方》系后来引用。
(二)演变及发展
后世至南宋(公元1174年)陈无择撰《三因极—病证方论》,该书第十卷“惊悸证治”条下载温胆汤,方为:陈皮三两,半夏二两,茯苓一两半,炙甘草一两,竹茹二两,枳实二两,共为粗末,每服四大钱,加生姜5片,大枣一个,煎服。
与《千金方》所载温胆汤相比较:
① 各药每服剂量均有所减少,而生姜减少尤多,且增加茯苓、大枣二味。主治亦从“胆寒”变为“心胆虚怯”。
② 所治病证均以祛痰为主,前者生姜药量最大,是其他药量的2—4倍,故药性偏温,能散寒。
③ 二者出发点虽有共同之处,但药量的变化使方中药物的君臣关系发生变化,实际上已因原则性改变而变成迥然不同的两个方子。
④ 及至明清时期,医家用“温胆汤”者甚多。大多沿用《三因方》温胆汤的组成,更由于目前临床疗病以痰热者居多,以致《三因方》温胆汤已成后人习用之方,《六因条辨》之黄连温胆汤,即系《三因方》温胆汤加黄连,进一步突出了清热化痰,和胃安神的功效。
二、温胆汤的功效与主治
(一)功效:
如前述现习用之《三因方》温胆汤是由《集验方》温胆汤减生姜量,加白茯苓、大枣而成。因而本方在主治、功用、药物组成上已与原方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如此变化,全方功效也由原来的温胆和胃、理气化痰变化为清胆和胃,理气化痰。方证主要病机也从胆气虚寒转变为胆郁痰阻。
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摄,气郁生涎,涎与气抟,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或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二)历代医家对《三因方》温胆汤之功效的认识:
(1)《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云:温胆汤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温和之温,而非温凉之温也。
(2)温胆汤之功能在于降胃气,胃气降则胆逆自除,即所谓“胆随胃降”也。
(3)胆为清净之腑,其气冲和而温,倘因寒热所偏,或气郁不舒,均能导致胆郁气搏而变生痰涎,用是方以调其脾胃去其痰涎,则胆气自舒。
可见,以上三种解释虽有不同,但其宗旨均说明温胆汤的主治在脾胃而非胆,通过调理脾胃,祛其痰浊,以使胆气条达,复其温和升发之性,温胆汤之“温”字,乃为“温和”之意,因此,《三因方》温胆汤是仅有温胆之名,而无温胆之用。
(二)从温胆汤的药物组成来看其功效主治: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
陈皮——辛苦性温,理气化痰,醒脾开胃
上两者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茯苓——甘淡,健脾利湿,宁心安神
甘草——甘平,和中健脾益气
上两者健脾利湿,益气和中。
竹茹——甘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枳实——味苦微寒,理气行痰,消积除痞。
上两者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行气消痞。
全方诸药,二温,二平,二凉,均以治痰见长。
因此,温胆汤对各种痰证都能起治疗作用。
湿痰者——燥湿祛痰;
热痰者——清热化痰;
脾虚生痰者——健脾除湿消痰;
气郁生痰、痰气上逆——理气解郁,降逆行痰。
总之,凡是临床见抑郁伤肝,忧思伤脾,或外邪入侵影响肝脾,使肝胆疏泄条达失职,脾胃运化升降失司,致津液停滞不布,水湿聚而生痰者,无论是痰浊蒙蔽清窍,还是痰郁化热化火,或内干心神,或上扰清阳诸证,皆可用温胆汤治疗。
三、温胆汤的应用
(一)临床应用
如前所述,温胆汤临床应用之广泛,所适应的病种之多,是其它方剂所罕见的,所谓“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治痰”。经整理归纳,温胆汤可具体适用于以下各系统疾病:
1、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其中主要有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眩晕,失眠,头痛,嗜睡,老年性痴呆、痫证、梅核气、癔病、郁证、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癫狂),脑炎及其后遗症以及其他神经精神病证。
临床常用参考方剂:
(1) 柴芩温胆汤(加柴胡、黄芩)治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癔病。
(2) 桃红温胆汤(加桃仁、红花)治头痛、脑动脉硬化症。
(3) 栀豉温胆汤(加山栀、淡豆豉、炒枣仁、合欢皮)治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 柴前温胆汤(加柴胡、前胡、枣仁、黄连)治失眠症、抑郁症、神经官能症。
(5) 芩连温胆汤(加黄芩、黄连)治神经性耳聋。
(6) 桑蒺温胆汤(加桑叶、白蒺藜、菊花、双花)治脑血管意外、耳源性眩晕。
(7) 酸天温胆汤(加酸枣仁、天竺黄、远志)治疗癫症、狂症。
(8) 涤痰汤(《济生方》),由《三因方》温胆汤加胆南星、石菖蒲、人参,具有涤痰开窍之功效,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2、心血管系统疾病:
主要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悸、高血压、低血压、高脂血症、肺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参考方剂:
(1)参芪温胆汤(加党参、黄芪)治冠心病、房颤。
(2)砂檀温胆汤(加砂仁、檀香、丹参、菖蒲)治冠心病伴心绞痛。
(3)生脉温胆汤(加党参、麦冬、五味子)治冠心病室早、心源性休克。
(4)桑菊温胆汤(加桑叶、菊花、黄芩)治高血压病。
(5)失笑温胆汤(加五灵脂、蒲黄、党参、丹参、薤白)治冠心病、心绞痛。
(6)决泽温胆汤(加草决明、泽泻、首乌、山楂)治高脂血症。
3、消化系统疾病:
主要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呕吐、泄泻、慢性肝病、脂肪肝、功能性消化不良、顽固性便秘、反流性食管炎等。
参考方剂:
(1) 四君温胆汤(加党参、白术)治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
(2) 建中温胆汤(加黄芪、桂枝、白芍)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肠痉挛。
(3) 左金温胆汤(加黄连、吴萸、苏梗、元胡)治慢性胃炎、溃疡病。
(4) 芩翘温胆汤(加黄芩、连翘、黄连、山栀)治急慢性胃炎、胆囊炎。
(5) 硝黄温胆汤(加大黄、芒硝、全瓜蒌)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习惯性便秘。
(6) 蒿芩温胆汤(《通俗伤寒论》),系《三因方》温胆汤加青蒿、黄芩、碧玉散(包煎)。功能: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邪在少阳兼有痰热之证者。
4、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有支气管哮喘、咳嗽、肺炎及慢性咽炎、鼻渊等。常用参考方剂:
(1) 蒌贝温胆汤:(加瓜蒌、贝母)具有清肺化痰功效。
(2) 五子温胆汤:(加白芥子、苏子、莱菔子、葶苈子、五味子)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主要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不孕不育、阳痿,参考方剂:
三黄温胆汤:(加黄芩、黄连、大黄)治泌尿系统感染、尿毒症。
6、妇科疾病:
主要有妇科妊娠恶阻、脏躁、更年期综合征、卵巢囊肿等。参考方剂:
(1) 射牛温胆汤:(加射干、牛蒡子、连翘)治梅核气。
(2) 香桃温胆汤:(加香附、桃仁、红花、苍术、焦三仙、鸡内金)治闭经。
7、内分泌系统疾病:
主要有甲状腺滤泡增生症、甲状腺瘤、糖尿病、肥胖症等。参考方剂:
加味温胆汤:(加生山楂、泽泻、决明子、石菖蒲、荷叶)治肥胖症。
8、其它:生殖器疱疹、顽固性口腔溃疡、视网膜病变等。
应用温胆汤三大主证:
一、精神神智病症:如惊悸或胆怯、眩晕、头痛、失眠、健忘等。
二、脾胃病证:如纳差、厌食、痰涎不化、脘腹胀满、大便溏薄不爽或干结便秘等。
三、脉象弦或滑或弦滑;舌苔腻或黄腻。
上述某一病证出现或诸证兼见,即可选用该方。
(三)加减规律
首选黄连、酸枣仁等。加黄连的适应症为心中烦热较甚,甚至手足躁扰,舌苔黄腻,喜凉饮身无大热者;大病后或病延日久见气阴不足者,加生脉散;失眠明显者,加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痰、气、火并结于中焦,见眩晕、干呕作酸、腹痛便秘者,加天麻、苏子、厚朴、黄芩;证属肝郁生痰变生诸证者,加柴胡、香附、麦冬、桔梗;痰热伤阴或体瘦多火者,加山栀、生地、白芍、乌梅;痰火作祟,以致错语、发狂者,加黄连、炒山栀、石菖蒲、竹沥、辰砂、酸枣仁;妊娠恶阻因于胃热者,加黄连、黄芩、麦门冬、芦根。
四、验案举例
1、 流涎不止案
徐某,女,55岁。骑车途中突受惊吓后,继则口中流涎不止,如若泉涌,昼夜不停,以致夜不能寐,需用数块毛巾垫之。迭用654-2、阿托品之类,虽口唇作干,然流涎依旧。诊见苔腻微黄,舌质濡红,脉滑带数。乃大惊大恐,气机逆乱而使然。方宗黄连温胆汤合缩泉丸意。
川连5克 姜竹茹6克 枳实10克 制半夏10克
炒陈皮6克 云茯苓10克 淮山药12克 台乌药10克
益智仁10克 甘草5克。
一剂而诸症若失。
2、 外伤痴呆案
张某,女,20岁,因车祸致脑挫裂伤,经抢救苏醒后近三月。诊见二目呆滞,终日无语,寝食不能自理,西医诸法不效。舌质暗紫、苔腻微黄,脉滑细涩。良由痰瘀互结,蒙蔽神窍。治拟涤痰化瘀、醒脑开窍。宗温胆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炒陈皮10克 云茯苓12克 制半夏10克 炒枳实10克
姜竹茹6克 石菖蒲6克 桃 仁10克 红 花6克
广郁金10克 川芎6克
上方加减服用40余剂,患者康复如常,并经复读后考上大学。
3、 郁证
陈某,女,53岁。一年多来,时而烦躁、时而抑郁,喜怒无常,“疑病”繁多,常诉“不久于人世”,因而惊恐万分,家人深受其苦。伴烘热自汗,失眠口苦,胸闷纳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经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辩证为痰热内扰,治以清热化痰,开郁宁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
川黄连5克 炒陈皮10克 制半夏10克 炒枳壳10克
姜竹茹15克 云茯苓15克 酸枣仁30克 炙远志10克
石菖蒲6克 生甘草6克
上方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服,调治匝月,诸症悉平。
4、 糖尿病伴高脂血症
杨某,女,58岁,住本市青阳镇,诊见形体肥胖,乏力神倦,嗜睡,口苦作粘,渴而少饮,苔腻黄,舌质偏红,脉细弦带滑。生化检测空腹血糖7.8mmol/l。乃多痰多湿之体,蕴而化热,治以清化。
川黄连5克 炒陈皮10克 云茯苓15克 制半夏10克
姜竹茹10克 生山楂30克 泽泻30克 炒决明子15克
石菖蒲6克 淮山药15克 荷叶6克
连服42剂,复查:空腹血糖5.7mmol/l,总胆固醇6.47mmol/l,甘油三酯在正常范围。
5、 顽固性失眠案
杨某,男,59岁。多年来苦心经营事业,患不寐已近10余年,经常靠服用“安眠药”入睡。症见心烦不寐,头重目眩,纳差口苦,烦躁易怒,甚则神志恍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景岳全书》载:“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寐者多矣”。方宗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清热泻火,化痰宁神。
黄连5克 清竹茹10克 炒枳实10克 制半夏10克
炒陈皮6克 云茯苓12克 酸枣仁30克 肥知母10克
川芎6克 丹皮6克 生甘草6克
上方服用七剂即症减。连续转方3次而愈。
6、 抽动秽语综合征
该病为儿科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属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部、躯干、四肢、肌肉不自主抽动,喉中发出奇特叫声或垢骂不避亲疏。
徐某,女,12岁,本市澄江镇人。2006年11月5日出诊。患儿5年前突然出现挤眉弄眼,手足抽动,心烦急躁,喉中痰鸣怪异,经当地人民医院及上海儿童医院等处诊治,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服用“氟哌丁醇”等药物乏效,现仍挤眉眨眼,手指抽动。诉头部沉重,夜卧不宁,喉中有痰,吭吭作响,纳欠佳,二便尚调。舌质偏红,苔白腻,脉弦滑。乃属肝风内动,痰火扰心之候。拟方清热化痰,熄风宁神。
拟方: 川连3克 法半夏9克 炒陈皮5克 茯苓10克
枳实6克 竹茹10克 钩藤10克 远志6克
酸枣仁15克 僵蚕6克 石决明1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石菖蒲6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每日一剂。
二周后二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抽动次数明显减少,痰已基本消失,夜寐转佳,纳谷尚差。上方加鸡内金10克,续服二周。药后症状基本消失,再以上方加减调治一月余,随访半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