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们

我的老师们

翟金海

我在中医药的道路上,先后跟随四位老师学习过,他们德艺双馨,给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许这就是我和中医药的缘。

第一位是我的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导师麻金木主任,他治疗肾病主要采用培补脾肾,清化湿热,活血化瘀的大法,毕业后,采用麻老师的常用方药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等多种疾病效果良好,提高了我对中医的学习兴趣。麻师豁达大度,对学生们关怀体贴,深受学生们的爱戴。这时候,对中医的认识是很肤浅与模糊的。

第二位是盐城市中医院的陈福来教授,陈师是年龄最大的老师,江苏省中医院建院名医,他大都跟随学习过,而且基本功,非常扎实,我跟随他学习的时候,经常大段背诵《内经》,《伤寒论》等经典给我听,有活字典的称号,善于治疗肝胆病及内伤杂病。陈师教导我学习中医要从源到流,系统学习,吸取各家之长,才能成才。陈师很宽厚,德才兼备,书生意气。他曾对我讲过,你可能要过十年,才会对中医有所感悟,现在10年过了,的确如陈师估计的那样,最近二年,才有一种入门的感觉,现在想想,也许是中医的确博大精深,也许是陈师觉得我的基础与悟性不够好。

第三位老师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药脾胃病科主任沈洪教授,他读书真的是多,记得他双目因为视网膜脱离,刚动过手术,躺在床上,用耳朵听《内经》的原文,刚好不久,又开始阅读中医古籍了,跟随沈师的三年中,系统地阅读了不少中医典籍,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沈师认为应该先打下理论基础,基础打好了,以后才会走得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中医的,跟沈师相处的时间是比较少的,匆匆而过,加上我也是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的人,所以,受老师的教导也少,基本是理论上的学习比较多,收获比较多的是理论方面的。

第四位就是袁士良教授了,袁师是严厉而慈祥的,许多实习生都怕跟袁师抄方,因为怕挨骂。但袁师是最肯教学生的一位老师,把他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无私的传授给我们这些后学。而且,在临证中,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随时发问,袁师也随时解释,这样我的收获就比较大,日积月累,对中医的领悟也越来越多。其实,我上门诊的时候,开方的时候,最怕病人打扰我的思维,不由佩服袁师的定力,当然我这种打扰,尽量选择病人相对不多的时候。袁师的临床经验丰富,而且他的西医基础也是比较好的,看的病是全科的,病种很多。袁师强调背方歌,理法方药,秩序井然,容易学习效仿,跟师学习4年多了,逐渐感悟到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中医药辨治疾病的规律,感谢袁师无私的指导,让我饶有兴趣的看到了中医的入门。袁师对我的中医药之路,是比较关键的一位老师,他确立我投身中医药事业的信念。

袁师已至古稀之年,仍然奋斗在临床一线,他对中医药的热爱与追求,感染着我们这些后学,让我们对中医药有信心,有责任,有追求。衷心感谢指导过我的这些老师们,恭祝袁师寿比南山,可得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