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闻袁士良名老中医二三事
感闻袁士良名老中医二三事
久闻袁士良名老中医盛名,却不曾好好拜会,前些年机缘巧合接触了中医药学会一些工作事宜,跟着中医前辈和青年才俊们走进袁士良名老中医工作室,有幸聆听了袁老讲解中医医案的书写,一睹袁老的名医风采。
袁老不仅学识渊博,谈吐如流,而且虚怀若谷,诙谐幽默,仅用了短短几十分钟却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医文化盛宴,让我心潮涌动,深感震撼。一直以为中医是古腐迂深,尤其是医案医话,犹如古文之乎者也,枯燥乏味,读来拗口,更是其义难解。殊不知,袁老讲起医案医话,则是口吻生花,妙趣横生,精彩纷呈。所谓医案,是中医治病时对有关症状、处方、用药等的记录,本是行云流水的记叙,在袁老眼里,却是可与文学之媲美。诸多大师的医案,可谓辞藻华丽,韵律优美,一段医案则成一篇美文,文学底蕴十分深厚。袁老不仅汲取古人医案之精华,总结医案书写的八大法,授以后辈学以致用,自己对中医医案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中医传承印下珍贵的扉页,也为中医后辈留下珍稀的研学资料。
袁老常年坐诊于中医院名医堂,因为胃脘疼痛、呃逆,我也以患者的身份再一次拜会了袁老。一入诊室,却是悠悠深沉不绝耳,满目古香落眼帘,让人完全想不起诊室外医院其他就诊场所的嘈杂忙乱。尽管诊室内已人满为患,但没有喧闹,没有急躁,落入耳的只有袁老雄浑磁性的声音,望、闻、问、切,不急不躁。接诊耄耋老人,袁老总是要先与之唠唠家常,叨叨儿女,在一问一答间沉稳搭脉,眼观面容,而心中有数,开导患者畅情志,避风寒。遇见青年壮汉,却是面沉神黯,袁老亦是甚显担忧,衷衷教导其重健康,适劳逸。眼见青春学生精神萎靡,袁老毫不客气地数落其忽视健康,指导患者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在等待的过程中,我细细观察,所谓名家,便是如此吧,木之彬彬,非取异于人,草之茸茸,非求显于世,大医精诚者,悬壶于济世。终于轮到我落座,袁老关心地询问了我的工作情况,仔细询问健康状况,一言一行不仅是一位医生对患者的认真,更是一位老前辈对后辈的关爱。
一次值班中,袁老前来借一包棉签。当时正值病人较多,袁老在门口等待了十多分钟,等到病人处置好了之后才走上前来跟我说明来意。仅仅一小包棉签,却承载了袁老一声又一声的谢意,袁老不仅毫无架子,还十分关切地对值班人员表示慰问。一声感谢,一句“辛苦了”,温暖了大家的心!
袁老对中医文化精髓的追求与探索仍在孜孜不倦,对中医济世救民的信念一意传承。作为患者,我温暖于袁老的医者仁心;作为后生,我感动于袁老的关爱与温暖;作为医者,我崇拜于袁老的博学通达,更崇敬与袁老对同仁的尊敬和关爱。曾拜读过《师承》,我被袁老的“大医精诚,惠民济世”深深地震撼,被中医的无穷魅力所吸引。也才懂得,一生医路尚有终,仁心仁术无止境。(王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