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之路

我的中医之路

江阴夏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长江社区卫生服务站

徐亚芬

今年是恩师袁士良从医50周年,作为袁师的学生,我庆幸自己选择了中医并遇到了一位好导师—袁士良老师。在我的中医生涯中,老师就像一盏引航灯,为我指点迷津,让我心中温暖如春。

袁师平日里对待病人温文儒雅、和蔼可亲,教导学生也是循循善诱,一丝不苟。老师常说作为一个中医人,一定要掌握中医的理念,打好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最重要的还是熟背方剂,因为方剂组方严峻,有它的理法方药,君臣佐使,将对方剂的领悟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效果后再去总结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同时,袁师的诊疗思路也通俗易懂,只要掌握辨证的技巧,回来就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由此我对中医经典和临床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老师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中医的神妙之处,每每回忆,余味无穷。

在跟随袁师抄方学习的这段时间里,老师的经验用药给我的感觉是简单、实用、有效,有些具有痰热体质的失眠病人在此之前不知看过多少医生,吃过多少中药西药,症状也没有明显减轻,非常痛苦,最后找到老师,老师马上用了他的经验方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7副中药下去症状就有明显的改善,最后这些病人都成为了老师的铁杆粉丝,同时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我领略到了精彩的中医世界,感受到中医研究的无穷魅力!我学习中医最深刻的体会是要有正确的方法,良好的心态,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中医不一定需要绝顶聪明的头脑,关键是要集中精力钻研,这些都少不了袁师的指点。

老师主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有目共睹地是,他集中医界一流的学者、桃李满园的师者和德艺双馨的医者于一身。作为学者,他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钻研精神和勇敢的创新理念,他完善了中医体质学说;作为师者,他解惑授道、诲人不倦、倾囊相助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作为医者,他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视患者如亲人,以其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病案:

病案一: 2016年3月20日初诊:黄某,女,50岁。频发早搏,半年来每天半夜发作,长期服用生脉散。效果一般,细问病史,半年前亲眼目睹哥哥的车祸,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结代。中医诊断:心悸 中医证型:痰火扰心。中医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3 g 姜半夏12g 茯苓20g 枳实10g 竹茹10g 陈皮6g 甘草6g    7剂。每日一剂。

2016年3月27日二诊:服药三天发作过一次,之后就没发作,原方继续服用一个月。偶尔发作。

病案二:2017年10月3日初诊:陆某,女,55岁。反复腹泻半年,近一周加重,脐周疼痛明显,大便每天3-4次,质稀。平素入睡难,易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泄泻 中医证型:脾虚湿蕴。中医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合黄连温胆汤。太子参10g 茯苓10g 炒白术10g 扁豆衣10g 陈皮6g山药10g 黄连3g砂仁3g薏苡仁10g 桔梗10g大枣10g姜半夏12g 枳实10g 竹茹10g  甘草6g    7剂。每日一剂。

2017年10月11日二诊:睡眠改善,服药第二天腹泻止。原方续服一周。

病案三:2018年10月10日初诊:大便稀,不成形。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梦多,睡眠差,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空腹血糖14.75.中医诊断:泄泻 中医证型:脾虚湿蕴 。中医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10g 茯苓10g 炒白术10g 扁豆衣10g 陈皮6g山药10g 黄连3g砂仁3g薏苡仁10g 桔梗10g大枣10g 赤芍10g 防风10g 乌梅10g 牡丹皮6g 7剂 每日一剂。

2018年10月17日二诊:空腹血糖13.1大便已好转,原方续服一周。

2018年10月25日三诊:空腹血糖11.8大便已成型,睡眠改善。原方续服一周。

2018年11月3日四诊:空腹血糖7.5 胃纳可,小便黄加黄芪20g 滑石10g  7剂。每日一剂。

2018年11月10日五诊:空腹血糖6.4 原方续服半月。

袁师点评:糖尿病按照辩证施治,脾虚的就用参苓白术散血糖自然而然也就下来了,还有肝功能异常的,按脾虚辩证也是参苓白术散。遵循方证相应即有是证则用是方,无是证则不用是方的原则便可。方能掌握透彻并获得成功。

     一路走来,在我们学生或者病人需要帮助时老师总是有求必应,同时,也正是因为他的期待让我们充满信心,因为他的鼓励让我们战胜挫折,因为他的扶持让我们坚守至今。在他的呵护下,我就像是一个从嗷嗷待哺、蹒跚学步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崭露头角的青年,我的中医之路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师恩如海,我们铭记于心,感恩不尽!

最后,我也要感恩各位传道受业解惑的师长,我的中医之路同样也离不开你们的关心与支持,感谢给我们提供学习的平台,我定会不断奋发努力,不离中医岗位,不负恩师厚望,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奉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