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是为通过建立医疗机构的快速诊疗通道,降低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的死亡率而设立。通过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通过标准化的诊治流程、质量控制等,保障急性胸痛患者到达医院后得到早期评估、危险分层、正确分流与合理救治,避免了高危患者的漏诊,使其得到及时诊治,减少低危患者住院检查和治疗的费用。
江阴市中医院基层胸痛中心于2017年3月正式成立,整合急诊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皮肤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等学科,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机制,统一诊疗规范,优化诊疗流程,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治疗途径和方案。2018年08月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总部认证。
江阴市中医院胸痛中心的建立与运行,重点是依托江阴市中医院集团医联体建设平台,完善胸痛中心区域性网络体系,将院前急救和院内诊疗高效地整合,实现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高危胸痛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一、建立胸痛中心微信群,实现120急救中心、急诊科、心内科以及网络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第一时间将患者心电图、血压、血糖、血氧、肌钙蛋白等病人生命体征的重要数据通过胸痛微信群实时上传,实现了对院前急救和转运途中的远程监控指导,从而赢得了胸痛急救的黄金时间,大大提高了救治成效。
二、成功组建了胸痛急诊急救网络。医院协同120急救指挥中心及医联体下属单位等共同组成了胸痛急救网,共同签署胸痛中心区域合作协议,在胸痛中心建设、协作、发展、双向转诊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承诺为患者提供及时、快捷、合适、高效的诊疗服务,建成一条真正的绿色通道,挽救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使患者进入救护车或网络医院的急诊室就可将心电、血压、血糖、血氧、肌钙蛋白等病人生命体征的重要数据通过胸痛中心微信群及时上传。今后,将计划“胸痛救治单位”建设,实现院内外救治的无缝对接,实现对院前急救和转运途中的远程监控指导,从而赢得胸痛急救的黄金时间,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三、制定了相应的各项流程,包括不同来院途径的STEMI患者的救治流程图、低危胸痛患者诊治流程图、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流程图、现场分诊及转运流程图、一键启动导管室流程图、胸痛诊疗流程图、介入室占台或机器故障救治流程图等,并在实际运作中不断修改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流程,更规范、有效、流畅执行各项流程。
四、定期召开胸痛中心会议,对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对流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修正,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会议及典型病例进行会议分析。
五、医院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医院门诊、急诊的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胸痛分中心或急诊的指引和标志,旨在为不熟悉医院环境的急性胸痛患者能顺利找到急诊科或胸痛中心。在门诊大厅、医院内流动人群集中的地方设置指引标志通外急诊科或胸痛分中心。急诊科分诊、挂号、诊室、收费、抽血、检验、检查、药房设置急诊优先标识。
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在胸痛救治、转诊、管理、随访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效。不但强化了救治医护专家团队建设和人才储备,而且有了一套成熟规范和专业的急性胸痛诊治标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就诊后付费,大大缩短了急救时间。胸痛中心数据平台显示,胸痛中心的平均D-B时间已经控制在90分钟以内,最快的绕行急诊D-B时间为33分钟。这一系列流畅、快速的应急反应及成功救治,体现了医院胸痛中心急诊救治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标志着一个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总院与协作医院同质化、院内各部门同质化运作的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已经建成。